第二十三章 埋下种子便会收获果实吗?(1/1)
林格偶尔会想起那位名叫圣夏莉雅的少女,想起她曾对自己说:苹果是世间命运的预兆。
他以为这不过是摩律亚人的无稽之谈,没必要放在心上,午夜梦回时却总觉得她的声音仍在耳畔,飘飘渺渺地回荡,经过爱丽丝的房间时尤其如此。因为这个从天而降的住客,确实以某种莽撞的姿态,闯入了他和妹妹的命运之中。
后来有一次他乘上蒸汽列车,在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城市巷道间流浪。因衔尾蛇系统的扩建需求,到处都是被挖开的路段、坍塌的隧道、灰尘与砂石的堆积物,他仿佛在一座灰白色的迷宫里寻找出路,弯曲环绕,最终又回到了市政广场。
彼时塞丁山狂欢节已经结束,摩律亚人收起帐篷,踏上下一段旅途,原地只剩一片狼藉。他听见有人讨论狂欢节当日的盛况:小丑与喷火法师的巡游、到处飘落的彩色碎纸、还有喜庆欢悦的小号声,嘟嘟嘟地穿过了工厂烟囱所喷吐的雾霾……但这所有一切,都不关乎一位有着青色长发与金色眼瞳的美貌少女,仿佛她离开后从未出现过。
狂欢节结束的第一天,林格尚遗憾于自己忙着准备七天礼的事宜,竟没能带妹妹体验一下节日的氛围;第二天他还记得那名神秘少女曾试图与他探讨命运的真谛,但遭到拒绝,从此逐渐遗忘;待到第三天时,他的世界已彻底恢复原状,像火车回到了它的正轨。
就是在这一天,他收到了一条来自圣洛伍德国立学校的消息。
***
午后阳光洒在铺砌大理石板的走廊上,紫罗兰的花香被照得透明,站在窗外望去,可以看到一排排黑压压的小脑袋,正在老师的教导下,认真学习着简单的算数知识。偶尔有一两双调皮的目光,朝走廊外投来好奇的注视,但也很快被老师厉声呵斥,连忙缩起脑袋,不敢再有丝毫分神。
“都是些很有活力的孩子。”朗宁注意到这些暗中窥视的目光,并不在意,严肃的脸上反倒浮现出一丝笑意:“我们这个世界未来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乃至工程师,都在此茁壮成长着。”
林格问道:“您似乎对他们的未来很有信心?”
朗宁微笑道:“事实上,我对所有人的未来都充满信心。”
所有人的未来?难道他指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吗?
看不出来,我们的保民官先生居然还是位理想主义者,怀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约也是《宗教法令》颁发的同一时期,教团联合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义务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使每一位平民都获得了踏入知识殿堂、实现阶级跃升的资格。
但那只是理想状况,现实状况是,平民家庭根本无法全力供养一位孩童完成长达八年的义务教育与长达四年的高等教育。尽管教育补贴令学费不再是最大的负担,但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丝风险都可能摧毁本就脆弱的家庭,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很多家庭通常只让自己的孩子完成最基础的五年制小学课程,获得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便可,而同样被列入义务教育的三年制中学课程则乏人问津,更别说四年制的大学课程了。
想要靠这点知识便完成阶级的跃升,无疑是痴人说梦。马车夫、苦力与码头工人的孩子努力学习,或许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名小雇员,获得足以温饱的周薪,但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朗宁口中所说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工程师。
事实如此,但林格没有出声质疑,他觉得自己只要保持沉默就可以了。某些事情知道是一回事,说出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早已不是大学社团里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急切地想要输出自己的观点或理论,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他不说,不代表朗宁不知道他的想法。两人的脚步穿过大理石走廊,鞋跟踩在地板上的回响,逐渐被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淹没。保民官先生渐渐放慢了步伐,直到与林格并肩同行,他开口,压低了声音:“你觉得我在说些不切实际的话么,林格先生?”
林格回道:“很伟大。”
朗宁“呵”的笑了一声:“伟大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切实际,我觉得你会认同这一点,林格先生。但这就是你出现在这里的意义:你要给这些孩子们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
林格不免疑惑:“埋下种子?”
“是的。”朗宁指着两人经过的一间教室,里面正在讲述关于“光复战争”的历史——旧都伦克斯廷陷落、王国名存实亡之际,由庶民与市民阶级组成的救国同盟军,如何登上历史的舞台,在风雨飘摇中力挽狂澜、挫败敌军、兴复旧都的壮阔史诗。
林威尔人对这段历史应当无比熟悉,因为城郊绿地三公里外的坦特维尔平原,正是光复战争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发生在坦特维尔平原上的那场惊变,就不会有如今的大布列塔王国了。
“我们这座城市历久弥新,始终有股坚韧的意志。因为它曾经屹立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望见了未来的方向。所以,身为市民的我们,也应当继承它的荣光,明悟自身的使命并非追逐世俗的权力或财富,而是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未来。假如那样的未来不曾存在,那么我们便应该亲手创造。“
朗宁目光深邃:“遗憾的是,许多人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因此才需要我们重新唤醒。某位伟人曾经说过,历史是一把同时开启过去与未来两扇门的钥匙。当我们站在过去的门时,看到的是关于世界的真理;而当我们站在未来的门时,看到的则是对命运的启示。任何人都有资格使用钥匙开启门扉,而孩童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对过去和未来都一无所知,一无所知者更容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他停下脚步,林格也停下,从那双深色的眼眸中看见了自己的沉默:“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手中握有钥匙,因此时常在尘世间挣扎或沉沦,唯有某一时刻为他们埋下种子,使他们看清了历史长河中自己的模样,或才能迎来生根发芽的那一日,直至开花结果,吾等皆收获果实,它名为‘希望’,或者说一个崭新的‘时代’。”
林格将会成为埋下种子的那个人,告诉这些孩子,历史中是否藏有某种真理或启示,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创造一个崭新的时代……尽管他本人从未这么想过,只是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而已。
“这也是神的喻示,朗宁先生?”
他问道。
“不。”朗宁摇头:“这是世间原本就有的道理。”
和神明、和信仰,没有任何关系。
林格目光闪烁,随即转移了话题:“虽然历史这门科目受到重视,应是我与有荣焉的事情,但我从未听说过这句哲言,可否告诉我那位伟人的姓名?”
朗宁听到这个问题,笑容忽而变得有些神秘:“等有一日,你会知道的,林格先生。至于现在,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吧,相信斯嘉丽夫人已经等不及了。”
斯嘉丽夫人,便是圣洛伍德国立学校的校长,以女性身份管理着学校内的一切事务,这得益于教团联合在男女教育平权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林格深深地看了朗宁一眼,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两人继续向前,穿过洒满阳光与花香的走廊,逐渐将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抛在了身后。当脚步绕过下一个拐角时,林格忽然回头看了一眼,但再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字眼,似乎那段关于“光复战争”的历史,才刚刚落下帷幕。
无论过程有多么波折,结局总归是好的,不然便没有如今的大布列塔王国了。可惜,孩子们不会从书本中学到的一个知识是,作为光复战争最重要转折点的坦特维尔平原,还有另一个名字,即“哭泣原”。
林威尔市为何被人们称为“伤心之城”?
因为这座城市总是在哭泣,也总有人让它哭泣。
不想错过《蒸汽之国的爱丽丝》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